导读:当我们端起一杯红茶,鼻尖萦绕的甜香与花香往往是判断其品质的第一标准。
你或许不知道,决定这份香气的关键因素之一,就藏在茶叶的“出身”里——采摘时的叶片等级,正悄悄左右着红茶最终的风味走向。
近期,湖南农科院茶叶所的团队在《LWT》发表题为“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/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叶片等级红茶进行香气剖析”的研究论文,为我们揭开了叶片等级与红茶香气之间的神秘联系。
研究结果01甜香与花香的变化规律不同部位的叶片,因成熟程度不同,其含有的挥发性物质前体和酶活性存在差异。
这些物质会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香气成分,从而影响茶叶的香气。
研究人员选择了“金观音”和“金牡丹”两个茶叶品种进行实验。经萎凋、揉捻、发酵、干燥等标准化加工后,将一芽三叶按位置分为四级:
A级(芽头)、B级(第一片叶)、C级(第二片叶)、D级(第三片叶)。
图1金观音红茶A到D级
研究通过专业感官评价发现,叶片等级对红茶香气的影响呈现出清晰的规律:
图2甜香随等级降低而下降
甜香是最直观的“风向标”——随着叶片等级从A级(芽头)降到D级(第三叶),红茶的甜香会逐渐减弱。
芽头制作的红茶(A级)往往甜香浓郁,而第三叶(D级)的甜香则明显清淡。
图3花香随等级的变化规律
花香的变化则更具特点:从A级到B级,花香略有下降;但从B级到D级,花香又逐渐回升。
这种“先降后升”的趋势,让中间等级的红茶(B级、C级)花香表现最为均衡。
02决定香气的关键分子这些差异并非偶然。科学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/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技术,在两种红茶中鉴定出107种挥发性化合物,它们共同构成了香气的物质基础。
进一步地通过气味活性值(OAV)分析发现,只有OAV≥1的化合物才对香气有实际贡献,而其中几种分子的作用尤为关键:
图4与甜香变化保持一致的关键香气物质
甜香的主力包括β-大马酮、β-月桂烯、香叶醇等。
以β-大马酮为例,它的OAV值在两种红茶中分别高达100,448和88,666,凭借极低的气味阈值,成为甜香的关键香气物质。
随着叶片等级降低,这些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减少,直接导致甜香减弱。
图5与花香变化保持一致的关键香气物质
花香的调控者则以甲基茉莉酮酸酯、β-紫罗兰酮、茉莉内酯为代表。
其中,甲基茉莉酮酸酯因具有典型的茉莉花香,与花香评分呈现高度正相关。
它的含量随叶级呈现“先降后升”,恰好与花香的变化趋势吻合。
这些化合物的来源各有不同:有的来自类胡萝卜素的降解(如β-大马酮、β-紫罗兰酮),有的来自脂肪酸的代谢(如茉莉内酯),还有的是萜类物质的直接释放(如香叶醇)。
而不同等级的叶片中,可能产生了不同的代谢途径,最终塑造了香气的差异。
结语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叶片等级与香气的关联,也能让我们在挑选红茶时更有方向:喜欢甜香选采摘标准更高的红茶(芽头为主),偏爱花香则可关注叶片稍成熟的红茶。
来源:新国茶研究室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